艺术教育处在中国教育创新的前沿,而学校的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处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创新的最前沿。
在教育中,艺术如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届当代教育艺术展策展人、著名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进行了分享。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致力于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真实面对人的自我冲突与人的复杂构成,在讲台上下、教室内外去探讨生命如何在场、以什么状态在场的问题。
勿庸讳言,艺术教育正处在中国教育创新的前沿,而学校的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处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创新的最前沿。
教育始终是面对未来的。我们有几位参展艺术家是这样说的:
艺术教育对每一个人的精神启蒙,是由内向外走向不同的未来。
——谭平
教育予人规矩,艺术予人自由。向光说审美该为常态,艺术不可久违。
——王华祥
艺术需要教育来丰厚与延展,教育则需要艺术来引领与激活。
——庞茂琨
当代艺术因其引领未来的前沿性,对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
本届年会,我们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位画家和六位装置艺术家,从架上架下、墙面空间、校内校外不同方面,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形态和创作方法,不仅与校长们交流个人艺术经验与思路,而且与我们探讨教育实践的体会和感悟。
第五届当代教育艺术展现场
他们更是用作品说话,以视觉艺术来呈现在地、在场、实呈化、空间化和身体化的创造意识。这乃是关系到中国文化复兴、中国知识重建、中国人格更新的根本问题。说到底,乃是艺术及其教育对人的寻找,对中国现代人文意识的寻找。
这个展览所提供的,正是为教育作为寻人启事,提供当代艺术何以创新的“证据”。
艺术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推动人走向趋真向善的文明进步。1985年在北京和拉萨举办第一个当代艺术展览的美国艺术家劳生柏先生曾这样说过:共享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会使人们更加亲近。一一而1985年正好是现代艺术走向当代艺术的历史节点。
让我们以“创.造.新”的开拓精神,重构学校一一人啊人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祈祷未来。
当代教育艺术展的艺术家来到展览现场。
(王林:著名批评家,艺术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本文为其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致辞。)
特别关注
责编丨李丹
如果您没能来到现场
也可通过教育服务线上平台——新学习APP观看直播
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进入直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新校长传媒 ):王林:当代艺术与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