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教育部长强调今年下大力气给教师减负
本周五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
陈宝生表示,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陈宝生指出,2019年是教育系统要深入实施“奋进之笔”,一是把“两个大计”转化为教育优先的实际行动,二是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四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取得决定性进,五是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陈宝生强调,完成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繁重任务,必须通过高政治站位、务实的作风、奋进的状态、学习的自觉、研判的习惯和法治精神抓好落实。
来源 摘选自央视新闻《教育部长陈宝生:今年要把教师从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中解脱出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972937067688505&wfr=spider&for=pc 摘选自微言教育《刚刚,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传递这些重要信息!》
– 2 –
教育部给教师减负,也请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今年将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
减负深得民心,广大教师翘首以盼踊跃支持。但要提防某些地方最后把减负变成了“搞各种减负评比,填各种减负表格,造各种减负材料”之类的闹剧。
不妨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给教师工作上减负,降低在非教学工作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二是、要给教师精神上减负,不要把教师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仙和完美无缺的圣人,不要过分渲染和拔高教师的作用,更不要妖魔化教师;三、要给教师生活上减负,不要把教师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仙和完美无缺的圣人,不要过分渲染和拔高教师的作用,更不要纵容媒体和舆论妖魔化教师。
来源
摘选自文先生说《教育部给教师减负:也请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作者/文先生说
– 3 –
任正非谈教育: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鲜在媒体前露面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了多家国内外媒体采访。
采访中,任正非除了揭开华为的神秘面纱,更反复提及“基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
在他看来,社会就是应该有口号“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
来源
摘选自新校长传媒《任正非谈教育: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 4 –
“释放孩子天性”是教育骗局吗?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怎么说
最近,不少老师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篇《教育最大的骗局:叫释放孩子的天性》的文章给刷屏了,文中表示:“释放孩子天性的教育,会让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敬畏意识、没有自律意识、没有教养。熊、野蛮、没教养、没规矩成了这类孩子的最好代名词。这不是天性教育,是垃圾教育。”
这让“释放天性”的质疑声在网上层出不穷。
对此,浙江省特级教师郑英老师用平时发生在自己班级里的真实经历表明:爱好游戏、爱美、渴望被需要和渴望被关注,都是孩子的天性。
郑英老师和学生们
在她看来,天性是教育的根本,教育之法,本于天性。
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了解天性,尊重天性,守护天性,顺性挖潜,引导孩子向上、向光生长;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愿意放慢脚步,在等待中期待,平和而包容;要求教师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并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走进孩子的心。
总之,释放天性需要用适当的方法,但是一味压抑孩子的天性,一定一种反教育。
来源
摘选自杭州日报学点点《“释放孩子天性”是教育骗局吗?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怎么说》,作者/章翌
– 5 –
顾远:杜威还是布迪厄?—— 对于教育公平的再反思
在教育之于社会的意义上,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将教育看成是一种超越个人自身利益、为构建共同体的未来理想社会模式而努力的实践活动,而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看来,教育是在传递文化资本,实质上是在固化社会阶层差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面对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教育正越来越远离杜威的理想,而趋近于布迪厄描述的情形。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种以城市生活为中心、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忽略了地区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依据城市儿童日常接触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能力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也主要默认了以城市儿童为对象组织实施具体的教学。用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单一标准,大量的儿童在教育上从一开始便注定处在了 “弱势” 的地位。
而且,这种 “弱势” 状态还会不断地累积,并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而体现地愈加明显,注定了很难实现教育质量上的公平。
这幅漫画非常有名,经常被用来展示什么是教育公平。
但我更喜欢用这幅画来展示我所理解的教育公平。
在第二幅画里,每个人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式去到达自己选择的目的地,这是对教育公平更好的隐喻。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公平指的并不是公平地接受公立学校教育的机会,也不仅是加大对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资源投入;更重要的是,它指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在适合自己的教育机构,以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并且都会被公平地对待。
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形态、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可以被平等地对待、自由地选择,以及公平地被评估和认可。
来源
摘选自Aha社会创新学院《Aha| 顾远:杜威还是布迪厄?—— 对于教育公平的再反思》,作者/顾远
– 6 –
创新学校一定要锯木头么?
本文从当前创新教育领域大热的,以“锯木头”为代表的 STEAM 课程着手,探讨教育创新是什么?
当我们不了解创新背后的原理,只看到创新的形式,那么当别的学校开始“锯木头”我们就“锯木头”,别的学校开始“表演戏剧”我们就开始“表演戏剧”,最后,我们无论多努力创新教育都没有办法真正被实践,而我们则被外部世界不断产生的各式各样的主意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本文通过分析强调,这些课程之所以对于创新教育有价值,不是因为形式本身,而是因为帮助学生实现了,某种能力或者态度的“养成”和“迁移”。
所以,创新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增加了一门“锯木头”的课程,而在于思维和行动的整体变化,唯有学校真实地用这样的思想来面对、设计所有课程,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的创新能量,被激活,被连接。
我们相信,教育创新就发生在学校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之中,回归学习本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就是最好的教育创新。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刻意去反对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
来源
摘选自探月学院《创新学校一定要锯木头么?》,作者/张阳
– 7 –
党建:一个低调,但民办学校都要面对的话题
在2018年,各地陆续有民办学校及行业组织推进党建工作的报道。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党建工作是民办学校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未来一段时间,民办学校也必须要面对。
本文先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着手,梳理了民办学校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民办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书记选配与培训管理和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等四部分的具体要求。
由于民办教育党建推进工作,多是在市县层面开展,文中还对河北张家口市、四川成都市、广东惠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城市推进情况进行了罗列。
来源
摘选自顶思《党建:一个低调,但民办学校都要面对的话题》,作者/JACK
– 8 –
教育部:加快教师法修订完善教师待遇保障
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师法修订调研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明确要将提高教师职业入职学历和能力标准、完善教师工作待遇保障机制等作为教师法修订的重点内容。
会议强调,教师法修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系统的调研,切实摸清制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最深层的、最要害的、最突出的问题。
来源
摘选自界面新闻《教育部:加快教师法修订,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792792.html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任正非谈教育: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责编 | 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新校长传媒 ):教育部长强调2019年下大力气给教师减负,一线教师有话说等 | 一周精读